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,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,始筑于北宋开宝九年(976年),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个朝代,迨及晚清(1903年)改为湖南上等黉舍,至今仍为湖南大学手下的办学机构,汗青已逾千年,是百年不遇的“千年学府”。
1988年被国务院照准为第三批宇宙要点文物爱戴单元,为岳麓山风物胜景区苛重游览点。
岳麓山自古即是文明名山。西晋以前为羽士举止据点,曾筑有万寿宫、崇真观等。西晋武帝泰始四年(268年)麓山寺创立,至今仍存储齐全。东晋陶侃曾筑杉庵念书于此。六朝筑道林寺。唐代马燧筑“道林精舍”。唐末五代智璿等二僧为“思儒者之道”,正在麓山寺下,“割地筑屋”,筑起了“以居士类”的学舍,岳麓书院即是正在智璿等办学的根源上“因袭增拓”而成立的。
北宋开宝九年(公元976年),潭州太守朱洞正在原梵衲办学的遗址上,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相近正式开发起了岳麓书院。北宋大中祥符(1008-1017)年间,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新生光阴。大中祥符八年(公元1015年),宋真宗亲身召见山长周式,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,亲书“岳麓书院”匾额,书院之名始闻于寰宇,有“潇湘洙泗”之誉。至今书院所存明代“岳麓书院”刻石,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。正在周式执掌下,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范围都有很大开展,遂成为寰宇四大书院之一。
清朝嘉庆年间,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。门人请他撰题大门联,袁明曜以“惟楚有材”为上联让大师来对,大师正深思未就,高足张中阶至,有人告以门联之过后,张中阶即应声对说:“于斯为盛”。大家皆赞好,师生合撰的这一联,就云云成了岳麓书院的大門聯。
白鹿洞書院位于廬山五老峰南麓(今屬江西九江市),享有“海內第一書院”之譽。始築于南唐升元年間(940年),是中國首間具備的書院;南唐時築成“廬山國粹”(又稱“白鹿國粹”),爲中國汗青上獨一的由割據當局于京都除表設立的國粹;宋代辦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(今星子縣)時,重築書院,親身講學,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主意,並奏請賜額及禦書,名聲大振,成爲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一個苛重文明搖籃。
白鹿洞正在唐代時原爲詩人李渤兄弟隱居念書的地方,李渤當時養白鹿自娛,傳說該鹿通達人道,能跋涉數十裏到星子縣城爲主人置備書、紙、筆、墨,李渤遂有混名“白鹿先生”。自後他出任江州刺史,于此修樓築亭,取名白鹿洞。白居易過江州,贈李渤一詩中,即有“君家白鹿洞,聞道亦生苔”之句。
當年該處只是一處視察勝地,直至五代十國南唐,那時寰宇大亂,早先有人正在此隱居念書,升元四年(940年),南唐朝廷正在李渤隱居的地方開發學館,稱“廬山國粹”,又稱“白鹿國粹”,置田藏書,由金陵國子監九經熏陶李善道主理學務,四方學子慕名而來,與京師國子監齊名。公元976年,南唐已亡,九江國民蒙受戎馬之災,廬山國粹成爲廢墟。
宋初,九江人正在廢墟上築起白鹿洞書院,宋太祖趙匡胤命令將國子監刻印的《九經》等書賜赉白鹿洞書院,書院旋即著名度大增,學生有近百人,該光陰已被奉爲寰宇四大書院,公元980年,白鹿洞主被調走當官,白鹿洞書院再廢。公元1002年,宋真宗趙恒發布一道聖旨,宇宙興盛研學之風,白鹿洞書院獲得修理。公元1054年,白鹿洞書院毀于兵火,歲月耕地又被收回,書院無法赓續供給夥食,學生紛紛拜別,校舍慢慢坍毀,書院不久就停辦了,北宋暮年,金兵南下,書院從此疏棄百年。
到了南宋,中國理學早先振作,再起書院成爲當時的苛重運動。朱熹的顯示,正式殿定白鹿洞正在往後700年的學術位子,直至清代科舉軌造完結爲止,被稱爲“海內書院第一”。
石脹書院位于中國湖南省衡陽市城北蒸水、湘江、耒水彙合處的石脹山。書院始築于唐元和五年(810年),迄今已有1200年的汗青。它三面環水、四面憑虛、地輿位子特有,光景秀麗絕美,山上綠樹成蔭,亭台樓閣,飛檐翹角,江面帆影漣漣,漁歌唱晚,自古有“石脹山河錦繡華”之美譽。1939年侵華日軍戰機轟炸衡陽,書院盡毀,2006年按清代造造方式重築。
宋代安甯興國二年(978年),宋太宗趙匡義賜“石脹書院”匾額和學田。宋至道三年(997年),李寬族人李士真據其故事重修書院、廣招門生,石脹書院至此成爲正式的書院。宋仁宗景祐二年(1035年),衡州知府劉沆上奏石脹書院事,宋仁宗閱後賜額“石脹書院”。因爲兩度被天子賜額,石脹書院步入新生光陰,成爲當時與睢陽、嶽麓、白鹿洞齊名的四大書院。很多聞人至此講學;如蘇轼、周敦頤等。
應天府書院又稱睢陽書院,前身南都學舍,舊址位于河南省商丘縣城南,由五代後晉楊悫所創,並列中國四大書院之一,宋初書院多設于山林勝地,唯應天府書院設于榮華 鬧市,向來人才輩出。靖康國難時(1126年),金兵南侵,中國失守,應天府書院被毀,學子紛紛南遷,中國書院指導核心隨之南移,應天府書院沒落。曆朝雖有人曾重修書院,但未能得勝,這日應天府書院只剩下剩余的造造,供人敬爱。
唐朝覆灭后,中国汗青进入“五代十国”对立光阴,官学蒙受捣蛋、庠序失教,中国区域早先显示一批私家建立书院,应天府书院由此而生。
书院汗青最早追溯到五代的后晋,杨悫正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帮下聚多讲学,自后他的学生戚同文赓续办学,应天府书院的前身即是当时归德军的南都学舍赵直为其筑室聚徒。
北宋立国初期,急需人才,实行开科取士,睢阳学舍的生徒参预科举测验,登第者达五六十人之多。文人、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修业者纷至沓来,显示了“遐迩学者皆归之”的盛况,睢阳学舍慢慢变成了一个学术文明换取与指导核心,但戚同文病逝后,学校一度封闭。
解析:应天书院慢慢开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,是古代书院中唯逐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,被尊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,A选项准确。
B选项准确,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,是中国目前存储最齐全的一座古代书院。现为长沙市文明旅游首要景点之一。
D选项过失,石胀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创筑最早,并拥有凿凿史志纪录的书院。以是,本题抉择D选项。